伯仲叔季和孟仲叔季的区别
一、释义与出处不同
1.“伯仲叔季”(拼音:bózhònɡshūjì)【出处】:春秋末期-左丘明《左传昭公二十六年》:“亦唯伯仲叔季图之”。
【释义】:指兄弟排行的次序,“伯”是老大,“仲”是第二,“叔”是第三,“季”是最小的。
2.“孟仲叔季”(拼音:mènɡzhònɡshūjì)【出处】:春秋末期-左丘明《左传隐公元年》:“孟仲叔季,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”。【释义】:指兄弟姊妹的长幼顺序,“孟”为最长,“季”为最幼。
二、代表身份不同
1.古时三妻四妾的情况很常见,其中,正妻生的孩子被称为嫡出,侧室生的孩子被称为庶出。于是有个说法是“嫡长为伯,庶长为孟”。
2.意思是说,古代贵族一夫多妻,如果长子是正妻所生用“伯”字,非正妻所生则用“孟”字,不过事实上似乎并不完全如此。
三、用法有所不同
1.“孟仲叔季”和“伯仲叔季”都可以用来表示排行,但“孟仲季”还可以表示季节。“伯仲”两字连用,表示相差不多,难分高下,成语有“不相伯仲、伯仲之间”。
2.兄弟三人,则称“孟、仲、季”或者“伯、仲、季”。兄弟四人,称“伯、仲、叔、季”。如果是有五个兄弟就用:“伯、仲、叔、季、少”称呼。
伯仲叔季哪个表达亲密关系
伯仲叔季是亲兄弟之间的排列。伯是老大,,仲是老二,叔是老三,季是老四。伯仲叔季兄第四人,是一奶同胞。古时,起名有时在姓氏后按照顺序排列,加上辈份和这四个字。占这四个字的人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。而今,这些称呼和排已被后人逐渐的忘却。
伯仲季叔后面是什么
伯仲季叔后面是少。
伯仲叔季本出于:先秦·左丘明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:“亦唯伯仲叔季图之。”意思是家中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,伯是老大,仲是第二,叔是第三,季是第四。
此外纬书所记传说中还有“皇氏五龙”的“伯、仲、叔、季、少”的叫法。《春秋命历序》:“皇伯、皇仲、皇叔、皇季、皇少,五姓同期,俱驾龙,号曰五龙”。所以如果家中五兄弟的话伯仲叔季后面排的是“少
古代四兄弟排为伯仲叔季,那兄弟两个怎么排五个六个呢
古代四兄弟排为伯仲叔季,只兄弟两个便是伯仲,有个成语叫“不分伯仲”意思就是分不出第一第二。
春秋左丘明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:“亦唯伯仲叔季图之”。意思是兄弟排行的次序,伯是老大,仲是第二,叔是第三,季是最小的。
汉代无名氏《春秋命历序》:“皇伯、皇仲、皇叔、皇季、皇少,五姓同期,俱驾龙,号曰五龙”。(远古时代神话传说的五大部落首领。分别为皇伯、皇仲、皇叔、皇季、皇少。)
赵一先生有十一个孩子,他开初就先依“伯仲叔季”取名为“伯子、仲子、叔子、季子”(只论排行,不分男女,叔子就是一位清雅的姑娘,当时也帮着父亲辅助发音)。
下面的孩子他并不循环,而称“春子、夏子、秋子、冬子”,老九直叫“玖子”,生了老十,先生想该是末尾了,就取了末子这样意义的字,不想后来又生了最小的十一子,乃取名为“土子”,土者,十一之合文也。
伯仲叔季春夏秋冬排列
伯仲叔季是古代用来表示兄弟排行的四个字,伯指老大(也称孟,嫡长子称伯,庶长子称孟),仲指老二,叔指老三,季指老末。
春夏秋冬四季,每个季节都有三个月,也可以用孟仲季来表示第一第二第三。孟春,指春季第一个月;仲夏,指夏季第二个月;季秋,指秋季第三个月。